初二学生英语阅读中阅读态度与策略调查报告

作者: 时间:2013-07-02

初二学生英语阅读中阅读态度与策略调查报告

王越

内容提要:阅读策略的有效运用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为了培养学生有效的阅读策略,笔者通过问卷的方式,对初二学生英语阅读中阅读态度与策略进行了调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

主题词:初中生;英语阅读;认知策略;阅读态度

一、引言

根据Williams M.& Burden R.的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2000)提出的社会建构主义观点,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不是知识的接受者,英语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在自己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构建英语知识的过程。学习英语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兴趣、需要、体验、经验、价值取向和实际的知识水平去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活动过程,也是一切经验和知识的源泉。

在英语阅读方面,教育部颁布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提出了明确要求,“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 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初中毕业(语言技能六级)的英语阅读目标是:能从一般文字资料中获取主要信息和观点;能利用上下文和句子结构猜测词义;能根据上下文线索推理、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能根据阅读目的确定不同的阅读策略;能通过不同信息渠道查找所需信息;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20万词以上。显而易见,《标准》要求与现状的差距非常大。《标准》要求学校和教师“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多数学校现行的基于考试的做法是无法达到以上目标的。

本调查的目的是想了解初二学生英语阅读中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并针对他们阅读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为中学英语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方法:定量研究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北京市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初中二年级的61名学生,其中男生32名,女生29名,平均年龄13岁,共发出问卷61份,收回有效问卷58份。

本研究采用的调查工具是基于Oxford语言学习策略量表(Strategy Inventory Language Learning)取得的。该量表得到了世界各国研究者的广泛应用,被Ellis称为是“一个极富价值的诊断性工具。”(Ellis, 1994:264)我们的调查问卷是关于阅读策略使用情况的调查,共28项,内容包括计划阅读、选材阅读、阅读技巧选择、自主阅读(包括阅读过程中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关于阅读技巧选择,根据新课标对初中生应掌握英语阅读策略的标准,并与实际策略教学操作相结合,我们将其分为:理解主旨大义(Main idea)、略读 (Skimming)、寻找具体信息 (Scanning)、猜测生词词义 (Vocabulary)、根据长句结构分析法去理解句子大意 (Sentence structure)、逻辑衔接(包括前后文衔接和逻辑连接词衔接) (Signal words)、简单的预测、判断和推理 (Prediction and inference)共七大项。其中16道题调查学生的技巧选择情况,9道题调查学生的自主阅读情况,2道题调查学生的选材阅读情况,1道题调查学生的计划阅读情况。

三、结果和讨论

1.计划阅读和自主阅读

我们调查的是学生能否制定并执行英语阅读计划,如分配好阅读时间、每天规定阅读量等。

表1:计划阅读和自主阅读策略分析

程度

情况说明

平均分

百分比

总是或基本上总是使用

4.5-5分

2%

经常使用

3.5-4.4分

2%

有时候使用

2.5-3.4分

2%

基本不用

1.5-2.4分

68%

从来不用或几乎从来不用

1.0-1.4

26%

表1反映的是学生计划阅读和自主阅读策略的使用情况。调查对象中元认知策略指标中,“计划与准备”的“基本不用”和“从来不用或几乎从来不用”总比率高达94%。调查对象的英语课外阅读时间少,只有6%的学生能够制定并执行英语阅读计划。这从侧面反映出参与调查的初二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和对阅读的认识,也凸显出对初中学生进行英语阅读元认知策略之计划阅读和自主阅读习惯培养的必要性。这与王凌、何宁的调查结果相差无几。虽然他们的调查对象是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但是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与他们有相同之处。他们发现调查对象“每周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平均为2.17小时,明显少于课本学习时间”(2001),“总的看来,调查对象课外用于英语阅读的时间较少”(2001)。在李瑞芳等人的调查结果显示,理工科学生的外阅读时间平均为2. 2 小时。 由此可见,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用于英语课外阅读的时间是相当少的。以上两种情况虽是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于英语课外阅读量的调查,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也有可以借鉴的价值,良好的阅读习惯应该从中学时代抓起,将会对学生的一生受用。

2.选材阅读

选材阅读指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如难度不太高或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学生应该阅读各类题材的英语文章,如科技、文学、商务等。

表2:选材阅读策略分析

程度

情况说明

平均分

百分比

总是或基本上总是使用

4.5-5分

3%

经常使用

3.5-4.4分

8%

有时候使用

2.5-3.4分

12%

基本不用

1.5-2.4分

43%

从来不用或几乎从来不用

1.0-1.4

34%

表2反映的是学生在选材阅读策略方面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出,调查对象中只有11%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有12%的学生有时候会使用这种策略,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使之成为良好的阅读习惯;有高达77%的学生基本上不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原因主要有:首先这部分学生还没有享受到过英语阅读的快乐;其次,他们没有意识到阅读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最后,在忙碌的学业中,对于阅读,学生只是做几个选择题就了事了,这些阅读材料本身也是学生不感兴趣的。因此,在英语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对于阅读资料要进行筛选、补充和适当修改。

调查还发现,学生认为最能影响阅读兴趣的因素是阅读材料本身,他们认为最能吸引他们阅读的材料有时效性、趣味性和知识性的特点。篇幅适合,难度适中,生词较少,能增长知识,扩大视野,能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而且标题本身要有吸引力,最好配有漂亮的插图。学生阅读材料的选择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首先,内外并举,循序渐进。在选择阅读材料时,一定要把握难易程度,不可太难,也不宜太简单,其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到英语阅读给他们带来的愉悦,从而激发其阅读动机。阅读能力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在起始年级就应该适时适量地补充课外阅读材料,狠抓学生的阅读基本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对学生进行训练。;其次,难度适中,趣味相投;阅读材料要篇幅适合,难度适中。初中生对社会、对情感都有一定的感知,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选择一些人际关系类、情感美文类和励志文章类进行阅读,在阅读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经过调查,和学生喜、怒、哀、乐相关的一些话题是他们感兴趣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但是以上情感人人皆有。最后,体裁多样,题材丰富。材料内容要丰富多彩,融知识性和实用性为一体。各种类型的文章都应有所涉及,如科技、商务和文学等方面的文章。科普类文章也应占一定比例,以符合考纲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合理地渗透和巧妙地引导学生喜欢阅读这类文章。

3.阅读技巧选择

表3:阅读技巧策略分析

2班(28人)

3班(30人)

均值

均值

均值

理解主旨大意

3.38

3.27

3,33

略读

3.21

3.19

3.2

寻找具体信息

3.48

3.42

3.45

猜测生词词义

3.56

3.25

3.4

根据长句结构分析法去理解句子大意

3.47

3.16

3.32

逻辑衔接(包括前后文衔接和逻辑连接词衔接)

3.30

3.40

3.35

简单的预测、判断、推理

2.79

2.59

2.69

表3反映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阅读策略的使用情况。从整体上看,全体学生的均值都在2.5—3.4之间,策略运用情况比较集中。这说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认知策略使用频率普遍不高。计划、监控、调整、自查等各种具体学习策略的运用,是以熟练掌握一定的认知策略为基础的。阅读策略是学习者为解决阅读中的困难而采取的行为。它不仅包含了阅读中的一些技巧,还包含了阅读者为达到预期阅读目的所采取的有选择性和控制性的行为。有效阅读策略是指对学习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的提高有帮助的策略。Urquhart和 Weir(1998)将二语阅读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两类。元认知策略包括:阅读前策略(预读、预测);阅读中策略(自我提问、自我监控);阅读后策略(自我评价、自我反应)。认知策略包括:速读策略(略读、查读、寻读);细读策略(区分主旨与细节、命题推理、语用推理、转移、意译、清除歧义、推测词义、识别代词所指)。因此,英语教师在阅读课上需大力强调策略的运用,把认知策略的培养融入到课堂教学和平时的阅读练习中。

首先帮助学生学会对所读文章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策略。分析过程指的是把文章分解成段落、句子、词汇,然后对其进行分析,从而理解所读内容。综合过程指的是把整篇文章综合起来进行整体思考。两者结合起来就是分析综合和综合分析。分析综合是对文章进行逐词、逐句的分析,然后把文章综合起来进行思考。综合分析是以通读整篇文章入手,然后逐词、逐句分析,再综合成整篇文章。综合分析过程更符合学生的认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对文章整体内容理解的教学,而摒弃那种陈旧的重在语言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其次要教给学生猜测、概括或推理等策略。以推测词义为例,在阅读过程中许多单词学生并不能够见词知义,需要借助与字典,但是过多地利用字典一方面阻碍了阅读的速度,同时也阻碍了学生思维的积极。学生在多次查阅之后便无法使上下文紧密的联系起来,因而达不到阅读的目的。在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猜词技巧:(1)根据上下文提供的内容猜测;(2)利用标志性短语;有时根据醒目的字体,如斜体或黑体,或使用逗号、冒号、破折号等为线索进行猜测。(3)根据语法结构猜测;(4)根据构词法猜测,如前缀、后缀和复合词等。(5)根据定义、解释猜测;(5)通过对比关系来猜测。可以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追求故事意义,并且寻求阅读的乐趣。

四、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借助于调查问卷考察了58名初二年级学生阅读中英语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结果表明:初二学生只有部分对英语课外阅读持有积极态度, 阅读态度、英语阅读效率、阅读技巧的选择和学生的英语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就阅读中6类认知策略的使用人数而言,选择注意类最多,推测类其次,预测类最少。以上调查结果对中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

1.教师应有意识地帮助和鼓励学生将获取信息作为主要的阅读目的,动机的强度与阅读能力直接相关,其中深层和欣赏型阅读动机与阅读能力的相关大于表层和工具型。强烈的深层和欣赏型动机可以是学生阅读能力最大化,并且形成持久的阅读动机。

2.加强词汇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在某种程度上,英语教学类似于语文教学,识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阅读前的阶段就可以把学生在输出活动中需要的词汇或词组以各种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语言知识点有很清晰的认识。如果在阅读后在呈现生词,未免会冲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比如,给学生一个有意义的文段,让学生从中猜出生词的意思就是呈现生词的一种方式。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一方面要注意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加深对词汇深度知识的了解程度。从词的同义、反义、搭配、联想和修辞等不同角度进一度强化对词的认知。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加强读写课教学研究。话题读写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该教学法的第一步是话题阅读。教师有选择性地给学生提供一些与他们学习、生活环境贴切的,与他们心智水平相符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能够让学生有继续阅读的欲望和动力。

该教学法的第二步是话题语言积累。学生读完阅读材料后,引导学生学会从阅读材料中提取话题相关的语言表达,即话题语块,让学生有意识地通过阅读积累语块,为之后的写作训练积累素材。

该教学法的第三步是话题读写训练。学生提取出话题语块后,还需要不断在写作中反复应用,才能真正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我们还可以采用仿写、缩写、扩写等写作训练,同步训练学生叙述、描述、报告、过程等写作技能与微技能。

4.英语阅读教学不能简单地停留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在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同时,也应加强阅读技巧训练,在语篇层次上进行教学。阅读只有上升到语篇层面上才可以快而准地理解。在进行阅读策略的训练时,要让学生明白积极思维对于阅读理解的重要。帮助学生根据文章的逻辑结构以及背景知识通过分析推理来建构语篇的意义。

5.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元认知知识和策略以及认知策略的训练。元认知知识是有关认知的认知,可以帮助学生有意识地调控自己的认知过程。而认知策略可直接刺激思维的启动。此外,我们还应运用各种手段在阅读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始终处于紧张有序、快速有效地思维活动中,思维能力的提高会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2]李瑞芳,张英,程慕胜. 清华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研究[ J] . 外语界, 2004( 2) : 35- 64.

[3]王凌、 何宁. 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课外阅读情况调查与研究[ J] . 外语界, 2001 ( 4) : 11- 18.

[4]程晓棠, 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5]左焕琪,外语教学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O’Malley, J. M. & Chamot, A. U.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7]O’Malley, J. M., Chamot, A. U.,and Walder, C.Some Applications of Cognitive Theory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Walter de Gruyter GmbH & Co. KG, Berlin, 2001

[8]Chamot, A. U.,Kupper, I. and Impink-Hernandez, M. V. AStudy of Learning Strategies in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ion: Findings of the Longitudinal Study.Mclean. Va: Interstate Research Associates, 1988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