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阅读策略在提升中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中的价值研究”的子课题(课题批准号GPA115032))。
摘要:在英语阅读方面,教育部颁布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提出了明确要求,高中毕业(语言技能八级)的英语阅读目标是: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电子读物或网络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6万词以上。显而易见,《标准》要求与现状的差距非常大。而多数学校现行的基于考试的做法是无法达到以上目标的。在英语阅读教学被强烈扭曲的背景下,本课题提出通过阅读策略教学提升中小学生英语阅读效率、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幸福感。本子课题是对高中生英语阅读策略的使用现状进行调研。包括对学生英语阅读效率的情况,以及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自主使用阅读策略的情况,进而针对调研结果提出下一步研究课题的讨论方案。
目前,英语阅读教学在中国大部分中小学仍然被考试所“绑架”: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主要精力在研究和操练“提分”策略、考试技巧。因此,英语阅读训练往往局限于以应试为目的,阅读材料也主要以考试(中考、高考)中的题型为主导,机械性训练。令人可悲的是英语阅读在不少学生眼中等同于考试卷上的阅读短篇,学生为了做阅读题而读,教师为了学生做题而教。英语阅读失去了它的内涵与魅力。当英语阅读只剩下备考训练时,教育就变得非常可怜。短期来讲,以上倾向造成的后果是阅读兴趣削弱化、阅读材料单一化、教学方法简单化、阅读策略误区化。
在英语阅读教学被强烈扭曲的背景下,本课题提出通过阅读策略教学提升中小学生英语阅读效率、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幸福感。这一研究是在实践层面实施国家《标准》要求的改革性实验,从教材、教法上进行改革试点,突破现有的基于考试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尝试通过英语阅读策略教学达到提升中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和英语素养的可持续、发展性目标。本子课题是对高中生英语阅读策略的使用现状进行调研。包括对学生英语阅读效率的情况,以及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自主使用阅读策略的情况,进而针对调研结果提出下一步研究课题的讨论方案。
虽然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对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分类至今还没有一致的意见。下面几种有代表性的有关学习策略和语言学习策略的定义(转引自林立,1999):
Stern (1983):我们认为策略最好用来指一般的倾向,或者指语言学习者所使用的带有总体特征的方式。把技巧留作描述可观察得到的学习行为的特定形式。
Weinstein and Mayer (1986):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中的行为与思想,旨在影响学习者的编码过程。
Chamot (1987):学习策略是学生使用的技巧、方式或有目的的行为,已达到帮助学习、回忆语言和内容方面的信息的目的。
Rubin (1987):学习策略是促进语言系统发展的策略,由学习者构建并直接影响学习。
Oxford (1989):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的行为或行动,他们使语言学习更成功、更自主、更定向、更带劲。
学习策略的含义众说不一是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然而,O’ Malley等人(1987)运用Anderson(1980)的信息加工理论来研究学习策略,从认知理论的角度看待学习,认为学习策略是认知技能。任何技能的学习都有三个阶段:认知阶段、联系阶段、自动阶段。前两个阶段的学习是有意识的,第三个阶段是下意识的。按照Anderson的理论框架,学习策略可以出现在全部的三个阶段,也可以出现在前两个阶段。不同的研究者持不同的见解。
1987年,O’ Malley and Chamot根据信息加工的认知理论提出了三大类学习策略,其意义重大,广为人们接受。这三类学习策略是: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交/情感策略。
在第二语言阅读研究中,研究者们从语言水平、背景知识、母语、第二语言阅读策略、动机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Horiba (1993)对76名美国和日本大学生也进行了一项阅读研究,但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发现了9种篇章处理策略:语音处理,单词处理,句子处理,向后推论,延伸推论,预测推论,联想,评论篇章结构,评论行为。
无论早期的语言学家如何对阅读策略进行鉴定和分类,研究者们都认为英语阅读策略就是英语阅读过程中有意识灵活运用一系列阅读方法或技能的阅读学习过程和调控阅读环节的操作过程,根据O’Malley & Chamot(2001)对学习策略的分类,研究者们认为英语阅读策略也包括阅读认知策略、阅读元认知策略和阅读社会/情感策略,其中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是主要的。作为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能力的形成自然会受到阅读认知策略和阅读元认知策略的影响。
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用于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操作方式。元认知策略指用于监控认知策略及其他策略技能的行为方式。参照其他研究者们对阅读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总结,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提出下列阅读认知策略和阅读元认知策略:
(1)略读(skimming):快速将材料读一遍,了解文章的中心大意。又叫“大意阅读”。
(2)跳读(scanning):根据所要寻找的信息,有选择地阅读,目的是掌握细节内容,快速获取有效信息。
(3)词义猜测(word-guessing):根据上下文、常识或构词法猜测文中单词或短语的具体意思。
(4)推理判断(inferring):根据语篇知识、上下文及常识等理解文章的隐含之意,利用注释、归纳等逻辑手段借助图表等对文章各种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做出适当的推理和判断。
(5)记笔记(note-taking):阅读时把有用的信息及自己的所感及时记下来。边读边记可以促进积极思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深入理解和认识作者的观点。
(1)确立目标(goal-setting):确立自己英语学习及英语阅读所要达到的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2)制定计划(planning):根据自己的阅读目标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
(3)材料选择(searching for materials):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
(4)自我监控(self-monitoring):阅读过程中监控自己的理解情况,根据阅读目的、材料选择阅读方法。这是最重要的元认知策略,包括根据需要对学习进展、阅读计划的调整以及监控阅读任务完成情况。
(5)自我评估(self-assessment):及时对自己阅读中的表现、策略的使用及其效果、阅读计划任务完成情况以及效果进行评估,总结有效的阅读方法。
(6)寻求帮助(searching for help):阅读中遇到困难知道如何获得帮助,与老师、同学交流阅读体会和经验。
笔者选取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高一年级学生共173人为研究对象。
在期中考试之后,2011年11月7日-11月11日期间,我们选取了一节英语课40分钟的时间进行英语阅读测试。该测试主要对高一年级学生在英语阅读策略教学实施前的阅读效率情况进行调研。该测试由8篇阅读理解题构成,每篇阅读350词左右。篇章难易程度按难、中、易的比例分配为2:3:3.满分为100分。8篇阅读理解共40题。将40题按照阅读策略进行分类标记。学生采用机读卡形式答题,测试结束后用机器统计出每道题的正确率,即每个阅读策略的使用率。测试结束后统计学生成绩,即调研处高一学生在实验阅读策略前英语阅读效率的情况:高于80分者为效率高者;80分-60分为阅读效率中等水平者;60分-40分者为有待提高者;40分以下为偏弱学生。
此部分调查问卷是关于阅读策略使用情况的调查,共28项,内容包括计划阅读、选材阅读、技巧选择、自主阅读(包括阅读过程中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具体分类如下:
(3)技巧选择:10、11、12、13、14、15、16、17、19、20、21、22、23、24、26、28
(4)自主阅读:4、5、6、7、8、9、18、25、27
具体技巧分类:(根据《新课标》对于高中生应掌握英语阅读策略的标准,并与实际策略教学操作相结合)
(1)理解主旨大义(Main idea):10、11、12
(3)寻找具体信息(Scanning):22、26、28
(4)猜测生词词义(Vocabulary):15、17、20、21
(5)根据长句结构分析法去理解句子大意(Sentence structure):23、24
(6)逻辑衔接(包括前后文衔接和逻辑连接词衔接)(Signal words):14、16
(7)简单的预测、判断、推理(Prediction and inference):13
实际调查问卷做完后,我们会根据这四大分类先对学生阅读情况及策略使用情况分类进行分析,找出现今学生阅读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对于我们今后阅读教学干预有什么启示。在技巧选择这一分类中我们会更具体统计出各策略的使用情况,分析出我们今后阅读策略教学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以及给如何进行策略教学提出启示。
(1)基本状况分析:通过前侧试卷收集,我们共收录有效试卷161份。经计算,学生平均正确率为64.3%,表明北外附校高一年级学生阅读正确率基本合格,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正确完成阅读任务。学生平均阅读速度为44词/分钟,平均阅读效率为28词/分钟,表明学生阅读速度一般,每分钟阅读的有效单词有待提高。
(2)前侧试卷共25题阅读选择题,每道题对应一道阅读策略。经统计,学生在需要运用找寻具体信息、理解细节、根据上下文提供语境推测生词词义这些阅读策略的题型中正确率较高。相反,在需要运用理解主旨大义、简单的判断和推理、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的题型中得分较低,显现出这些阅读策略的运用水平较低。
(3)根据前侧统计结果,我们选取前侧成绩在60-80分阶段学生共80名,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40人。建立实验组与对照组数据记录,包括每一位实验对象在前侧中的正确率、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统计。为以后实施阅读效率教学以及对应的过程测和后侧提供对比参照。
(1)基本情况分析:在此次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共发放问卷173份。实际有效统计问卷数位164份。在经过数据分析统计后,我们发现高一学生普遍自主阅读能力比较差,自我阅读意识比较薄弱。课后主动进行阅读练习的同学仅占16%。在阅读策略使用数据中显示,学生普遍会使用的阅读策略有寻找具体信息、猜测逻辑衔接、简单的预测判断和推理,分别占使用率的56%、43%和39%。大多数同学具备初中所积累的一些做题的方法,根据题目找答案,猜测生词词义等。在理解主旨大义、猜测生词词义、略读这三项阅读策略中,使用率分别为25%、23%、19%。多数同学不知道拿到长篇阅读理解题时自动过滤些不必要信息,往往从头至尾先读一遍,耽误很多做题时间。在根据长句结构分析法去理解句子大意这一策略中,学生基本不知道何为长句分析法,对句子结构意识模糊,具体成分理解不恰当。
(2)情况总结:综上所述,高一年级普遍使用阅读策略频率较低。学生在处理阅读理解的题目上存在传统的填鸭式理解做题的方法,缺乏高中生应对长篇阅读所具有的一些考试技能与做题技巧,缺乏阅读策略的运用。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应当在阅读教学中有步骤、有计划的由浅入深的进行阅读策略教学,使得学生具有使用阅读策略意识以及有效使用阅读策略的方法。
语言学家Jin Shibo曾说过:“At all times, serious attention must be paid by the teacher to helping the students work more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method of study.(任何时候,教师都应注重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法国学者笛卡尔强调“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中学英语教师应将对学生学习策略方法的研究与学法指导,纳入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之中。
教师究竟应怎样发挥其指导者、激励者、促进者、辅导者、协调者的作用?怎样在实施外语素质教育中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这需要全体英语教师去思考,去实践。
(1)真诚。中肯。充满热情地和学生一起去认清自身的价值,认清英语在当前或未来的价值,诱导、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2)分层次、明确、扼要地确定各类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通过适当控制学习任务的难度,控制学习进程,诱发全体学生的效能期望,满足学生的求成需要,尽量给各类学生创造练习、表现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感、通过肯定、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唤起、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除了对尖子学生进行个别学习策略指导外,更要满怀热情、充满爱心地去减轻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心理压力,给予个别、具体的学法指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避免两极分化。
(4)耐心地、有计划地进行各种具体学习策略指导。教师除课堂教学中融入学法指导外,应通过布置课外作业的形式,督促学生去研究使用成功学习者的学习策略方法。
在此,经过老师们的教研与揣摩,我们初步计划实施一系列的阅读策略教学方案。每次教学方案中,我们制定标准的教案与学案(见附录3),包括策略教学要点、做题技巧、做题步骤等。每个技巧与步骤配有实际的阅读真题,便于学生理解与运用。课后,我们布置了与该技巧相对应的阅读练习题,以及配合《阅读联播》进行课外阅读。以提高学生词汇量与阅读速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阅读课是一门技能训练课,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方法,而不是单纯的讲解或让学生回答问题。不同的阅读材料和阅读目的会用到不同的阅读方式和技巧。例如,小说不能以查找电话号码的方式来阅读;专业书籍不能以浏览报纸的方式来看。因此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章的类型和阅读目的,及时指导学生,教授阅读策略和技巧。
上好高中英语阅读课并非一件易事,教师的作用和角色至关重要。教师应反思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正确把握《标准》中的阅读目标要求,并不断吸取新的英语教学理论知识,以优化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