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见面课系列报道】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听新教师见面课有感

作者: 时间:2014-04-21

2014年4月17日上午,二年级数学组的老师在二年级五班听了一节新教师南俊红老师的见面课。让我们领略到了南老师的风采,课上学习气氛融洽,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下面就谈谈我的感受:

一、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南老师是一位新教师,本学期新接本班,学生人数不是很多,但是在课堂活动中学生们活而不乱,上课的老师特别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参与,评价到位,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激起了同学们对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比如在导入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一个猜数的游戏,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当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很多数学问题时,老师及时肯定:嗯,你们真会思考,那你们能解决这些问题吗?…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解决这两个问题。教师及时的肯定控制局面,把问题确定下来。

二、课堂活动的形式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活动要为内容服务。

本节课南老师从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列示解决问题——探索计算方法——归纳总结——尝试应用等方面展开教学,层次清晰,符合探索规律的模式,学生比老师表现的更加精彩,思维状态活跃。课堂中老师设计的活动学生充分参与,为完成教学目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突出真实化,生活化。

课程标准提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尽量真实;并积极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南老师在课堂中都非常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善于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通过一系列的提问,特别是追问让学生在探索算理中掌握计算方法。比如:当学生运用数线的方法来计算800+500时,南老师追问:800在哪儿?你能给大家指一指吗?当学生的方法都展示之后,南老师及时沟通方法间的内在联系:”这些方法有共同点吗,谁发现了?”就这简单的一句,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学生的思维在此得到升华!

在本节课中,没有难懂生涩的理论,没有华丽繁复的表述,而是用最平实的语言,在思维的碰撞中,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南老师教学反思:

如何上好计算课,把枯燥乏味用生动有趣来代替?如何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算法多样化?为此,我尝试着将这节“口算教学”设计成“生活的、活动的、有趣的、发展的数学学习活动”。通过创设“买电器”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动脑思考、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中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并经历“算法多样化”的过程。同时,把“分类”“比较”的数学思想方法巧妙地渗透在教学中,努力让原本枯燥、单调的口算教学变得有趣、饱满、灵动、厚实,具有深度,富有创新。

《买电器》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习内容中的第一课时。这节课主要是通过“买电器”活动,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并结合“买电器”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百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因此,在课堂处理上,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走进生活中的数学价格竟猜,发展学生数感。

我创设了老师搬家买电器这一情境,并引出问题:“你知道这些电器的价钱吗?请你来猜一猜”。价格竞猜是本节课的“兴奋点”。通过创设“猜价格”的游戏活动,既复习旧知(数的组成),又能激起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同时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数感。根据所给的提示,同学们都抢着来猜。在这里利用猜数游戏猜出电器价格,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巩固了学生对万以内数的组成的掌握,也为后面的计算作一些铺垫,从孩子们兴奋的眼神中,我看到他们对这一活动的喜爱,孩子们喜欢这种智慧型的学习方式。

二、自主提问,探究算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买电器》情境中,,我注重了创设现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如“电视机和冰箱一共多少元?“冰箱比电视机贵多少元?(电视机比冰箱便宜多少元?)”,并能通过探究学习,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们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鼓励算法多样化是尊重学生的表现。如:买1台洗衣机和1台电视机共花多少元?你会列式吗?在计算500+800得数时,同学们说出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如:

A、5加8等于13,再在后面加两个0,也就是1300。

B、5个百加8个百就是13个百,13个百就是1300。

C、800+200=1000,1000+300=1300。(凑整千)

D、使用计数器拨。

E、画数线。

在探索过程中,我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的过程,充分展示和交流多种算法。在比较观察中感受和理解“进位”及相同数为对齐的含义。这样的教学让我感受到,计算出算式的得数固然重要,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鼓励算法多样化,学生们在算法创造中闪现出了灿烂的火花更是难能可贵的。

通过本次教学,我想首先感谢杨青老师和我们组每位老师对我的帮助,让我受益匪浅,我深深知道“师以校名,校以师名”,要站稳负有盛名的北外附校,必须做学习型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完善自我,不断超越自我,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我会一直努力。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