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如何减负

作者: 时间:2013-06-21

备战中考,如何减负

减轻中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已经不是一个很新鲜的问题。“减负增效”的核心是减轻孩子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初三化学在这一年中既肩负启蒙教育又要面向中考,在中考备考中如何落实减负呢?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做的是静下心来理清我们的复习思路,以便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提高效率,在中考取得更好的成绩。如何提高复习效率?下面结合自己几年来初三化学教学工作体会,简单的谈一下我的复习思路与方法。

提高复习效率的最有效策略,是加强备考研究。挖掘中考化学考纲备好本班学生实现备课的有效性。有效性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保证。备考研究要做的事首先是做好考试说明和本地区中考题的对比研究,通过研究了解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一定要清楚中考考什么,去掉不必要的复习内容,自然能够提高复习效率。作为初三老师,一定要熟悉本地区的考试说明和考点,把考试说明中的一个考点对应的近5年中考真题找出来,如果考点每年都会考查,说明肯定是重点。如果近5年都没有出现,说明该知识点并不重要。这样哪些内容该多花时间复习,哪些内容可以少花时间复习就明确了。再看看题目的形式,如果近5年考查的方式比较统一,那么该内容的考查要求自然就出来了。如果不同,可以看看其中共性,尤其是看看知识背后的能力考查是否一致。这样考什么,怎么考,清楚了,自然就可以轻松备考了。

一、夯实基础,强化记忆。中考题中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占到60%左右,这就需要记住大量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等。近5年真题中一些高频出现的知识点和考点,例如:空气组成、物质变化、物质性质、物质分类、金属活动性、物质俗名、药品保存、化学方程式、化合价、化学式等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实验题中的31题考查气体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装置名称,反应原理、收集和发生装置的选择、计算题34题考查利用方程式的计算的格式规范性,这样一些高度重现的试题要求学生必知必会,人人过关,在平常新课过程中利用课前小测来落实,在复习阶段,可以集中训练和个别辅导结合的方式保证这部分知识点不丢分少丢分。

二、适当练习。将复习状态调整到中考状态,创造一种适度紧张的应考氛围,练习和模拟考试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切记,不要采取“题海战术”,做题是复习的手段,但是也要分层次练习,老师要精心筛选习题。首先是基础题,对于真题中高频重现的试题要求学生必知必会,人人过关,其次是有点难度的题,这类题是中考取得优秀的关键。它往往包含几个知识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灵活性,题型也比较复杂。做这类题要注意思考和总结,找出试题背后考察的核心知识点。不要就解题而解题,要善于通过发散思维寻求同一问题的不同解题思路和方法,力争做到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最后是难题,即综合性强的题,是获得高分的关键。各种解题思维方式混杂在一起,要将分析与综合两种思维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握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注意发挥知识的整体机能,以形成自己对付这类题的方法。做题还要注意分析自己的不足,根据自己的不足,善于查缺补漏,利用以前的联系本、试卷,把不懂之处、易错处、常错处、常考处一一总结归纳,对自己的情况要心中有数,便于利用有限的时间弥补不足,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加强专项训练。更要注意努力使知识连贯,寻找解题规律,培养自己的“题感”。同时在解题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审题能力,加强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这是获得高分的保障。

三、及时整理反馈。中考复习教学要具有针对性才是最有效,备考中很多同学都会做练习,参加模拟考试,每次模拟考试后指导学生好好分析失误的原因,查找自己在知识上的遗漏点,对自己在前期复习中暴露出来的弱点和知识上的漏洞要进行补救。模拟考试和测验的试卷应整理好后保存,考前拿出来再看看,提醒自己在中考的过程中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作为老师对于每次模拟考试,要分知识点对每个学生及时分析,清楚了解每个学生的薄弱点和提升点,尤其是在二模结束后的查缺补漏阶段,针对性训练和练习更加重要,我以往采取“定制式”的训练,在这个阶段,我通常会分主题整理一些典型考题,例如:化学与社会、溶液、金属、微观图、推断、计算。依据每个学生不同情况给与不同的针对性练习。

四、重视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中考必考知识点,北京中考除了固定在31题、32题、33题专门考实验以外,在其他填空和选择中考中,也会考查如基本实验操作、混合物分离、常见物质的检验等,每年实验题的比分在化学总分占了1/4多的比重。对于选择和填空以及31题考查形式和考点固定,只要在复习中进行一定的训练,基本可以保证这部分试题的得分。北京中考32题是综合实验,对于32题往往给出设计好的装置,装置是陌生的,在陌生的装置中可以分别进行多个化学反应,而化学反应是同学们熟悉的,所以要想正确顺利的解答32题,必须首先在复习中把我们所熟悉的一些物质的性质和原理弄清楚,其次弄清陌生装置的原理,在装置中进行实验,必须通过实验操作使两种物质互相接触,进而发生反应。我们要弄清楚,在哪个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有什么现象,在这个装置中会引发什么其他现象。33题是实验探究题,一般给出一个学生不太熟悉的物质以及相关资料,要求学生设计实验予以验证物质组成和性质,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做33题要了解此类试题“猜想假设—实验探究—验证结论”的探究型试题命题方式,思路是审清题意,明确实验目的,弄清实验原理,大胆利用已学知识进行猜想和假设,围绕题意选择合适药品和实验方法,充分利用所给信息,进行筛选,设计合理实验方案,同时要注意答题的严谨规范性。

五、精选习题,示范讲解,充分发挥例题的作用。例题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理顺解题思路,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但由于课堂时空有限,化学习题类型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为此,教师必须对例题进行筛选,精选典型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习题作范题,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入手,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弄清要求和条件,找出例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复习巩固知识和明确解题规范以及要求解答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抓住解题关键,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案。加强解后评析,注重思路启迪,提高解题效率。解后评析可先让一位学生汇报结果或上讲台作解答,并要求其作适当的讲解,然后师生共同分析、讨论,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补充不同的解法,讲评时,要讲思路、讲方法,坚持“轻结论、重分析过程”的原则,注重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和一题多变。通过评析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讲活,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最大程度地提高复习课的效果。

最后,注重反思性教学,及时总结。化学复习教学的过程中,肯定会碰到在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总会有各种思维的火花,一节复习课即使没有经验也有教训,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这就要求教师要做有心人,养成教学反思习惯,要勇于拷问自己:什么样的复习模式才是有效的?我的复习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复习教学模式?要勇于查找、反思课堂复习教学中的无效、低效行为,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减少、消灭无效、低效教学行为。这种反思的目的在于使教师对复习效果作出准确恰当的估量,进而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有效地改进和指导今后的复习工作,深化中考复习,提高中考复习效果。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