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 且思 且实践
开学初课堂调查,所教的初一的两个班绝大部分学生小学时没写过诗,而他们对此又充满了好奇与期待,但是有难度。第一单元主题是亲近文学,怎样化难为易,激起学生对语文、对文学的热爱?
我想当推仿写这种方式。作家莫言对话一零一师生曾说“语感怎么样建立、怎么样培养?我认为没有别的诀窍,只有一个诀窍,那就是模仿。”“成名的作家都在模仿,学生更没有必要害怕模仿。”因而,本学期我的教研专题是《读写结合的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第一单元学习了《冰心诗四首》,冰心的小诗作为中国现代自由诗的一种独特的体制和风格流派,具有语言清新隽丽,富有深刻哲理的特点。她觉得自己平时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也有着诗的因子。我认为冰心的诗短小易懂,也易模仿。于是在学完冰心诗四首后,引导学生进行了小诗仿写。
“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像一颗闪光的珍珠,串在了你的记忆的项链上,即使两鬓斑白的时候,岁月也掩埋不了它那诱人的光泽”(冰心),我要跟随同学们的小诗,走进孩子们新月般纯洁美好的童真世界,也让我们语文组的老师们重温童年的梦。
1.初探诗歌创作的规律(音韵美),对整的句式和排比句运用,激发创作兴趣。2.出示学生的仿写(往年学生作品),引导学生体会诗意及对整的句式和排比句运用,3.出示老师的下水文《幸福》,体会对整句式运用,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生活是诗歌的源泉,注意观察和感悟生活。4.提出仿写要求,可以仿写有对整的句式和排比句的,也可以仿写叙事诗《纸船》,写作的对象不限,可以是具象的,如校园中的“爬山虎”等,也可以是抽象的,如友谊、幸福等。5.在老师的指导下修改自己的练笔小诗。6老师选择班上学生创作较好的诗歌进行示范点评。并引入名家论诗进一步了解诗歌的特点。7.四人小组:读一读,听一听,评一评,看看谁写得好。学生交流推荐的学生小诗。8.老师小结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前一课时及本课思路)
本节课接较好地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的,同事们给予很多鼓励性的评价(附后,谢谢!),不再赘述。谈一谈的几点体会。
教学设计非常重要。要利用教材为例子,注重围绕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为核心,当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教学要勇于实践。教初一学生写诗、评诗是第一次。也从没听过类似的课型。而且在初中语文组的教研课上实践,更大胆的是没有进行组内试讲。
备课要舍得花时间。学生的四十首诗初阅修改完,利用周末一首一首打出电子稿。为的是更好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创作,点评有针对性。另又重温了一些名家论诗的文章,反复推敲,选出为我所用的材料。
学生的大脑是富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重要,只要方法得当,学生的潜力会令你吃惊。
我愿意且行、且思、且实践,做一个快乐的师者,同时也愿我的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愿我们组内的老师做研究性的老师。
新的课程标准对诗歌的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对诗诵读的能力和想象力,加深理解和感悟,获得思想的启迪,使学生真正享受到审美的乐趣。这节课无论是老师的教学,还是对学生的引导,都很有层次感,教学过程十分简洁而清晰。教师先是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特点,再品读,一步一步,显得十分自然。学生在课上的表现也是我们所期待的,诗歌课能做到这样,我以为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无论是学生的发言,还是学生的写作,还是课堂上教师的点拨,都很充分,这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这节课由“你很会写诗”、“他很会写诗”、“你们很会写诗”三个环节构成,主要在诗歌范例分析基础上进行了诗歌组内听、读、评、改及优秀习作的班内交流,环节设置合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注重与学生共读、共赏、共评,在情感的交流中共同领略诗情之美;同时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使孩子们笔下的“爱”与“美”与现实生活紧紧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诗歌并不是虚无缥缈离遥不可及的东西,而就是自己切实想要说的话,想要表达的生活。
同时能非常明显地看出执教老师在课堂语言上的匠心,这与诗歌本身的语言美是相得益彰的。
如能将所有作品按学号的次序放于同一文档中,会更加利于课堂交流时的查找,会使课堂节奏更加紧凑,也会便教师更加专注于诗歌本身点评的引领。
孩子们对诗歌的品评以其情感评价为主,如执教老师能稍加引导,使学生的目光在诗歌的凝练性和音乐性的特点上聚焦一下,本课“鉴赏”的味道更会加深厚。
任彦老师的课令人耳目一新。首先,教材用法新。苏教版七上的冰心诗歌处于“走进文学”这一单元,本单元的文学样式包括了小说、诗歌、散文等。一般的教学都会把本课处理成诗歌鉴赏课,但任老师在此基础上再走一步,引导学生除了鉴赏诗歌,更要学会感性写诗、研讨改诗、理性评诗。其次,教学用件新。本节课上,任老师既植根于课文,又引入大量名家论诗;同时以少量学生优秀作品为范本,家长微信抒感受;再以大量学生习作为样本,落实课堂所学。学生各抒已见,积极性颇高。以上两点对我们教师今后对教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节课关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性质。“我手写我心”,在评点诗歌的环节上,任老师多次关注到学生习作中透露传达出来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她评价道:学生们关注身边事、国家事,会感恩、真懂事,文章净、教室净,悟亲情、一家亲……学生在欣赏美作的同时,净化着自己的心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着德育。
此外,本节课也巩固落实了学科核心知识与能力。诗篇虽小却凝炼,虽短却不失韵律感,言辞也许简单却一样能够蕴藏哲理。学生在创作与修改诗作的时候,琢磨语句;学生在欣赏评价同龄人诗作之时,也不由地关注到诸如“对比”“排比”等写作手法的妙处。语文学科在语言和文字上该具备的核心能力都在任老师的引导下引起了学生的关注。
任老师“我也能写诗”这堂课,对我触动很大,让人有眼前一亮之感。亮点之一,教师课前准备充分,平时就注意积累,收集学生优作,很有生活情趣,很有智慧。亮点之二,学生创作精彩,点评感悟有法。总之这节课读、写、赏、评环节设计清晰,虽然学生仿写创作还不成熟,但经老师的指导,激励性的评价,都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小诗的热情,体会到了评诗的快乐!
任彦老师的课就像一首诗,从导入到收尾,无一不显示出任老师的设计匠心。给我触动较大的地方在于:1、学生意识强。从学生诗歌引入诗歌特点,给予学生鉴赏诗歌的角度;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运用鉴赏诗歌的方法。2、以读带讲。对于诗歌来说,读有时候比讲更能触动人心,任老师的这堂课贯穿了朗读,有集体读,个人读等,从听觉角度充分感受到诗歌的美。3、评价多维性。这堂课对诗歌的评价是多角度的,有老师评,家长微信评,学生互评,诗人自评等等,可以说充分做到了诗歌的多元交流。
1.环节设置清晰,从“你会写诗”教师示范点评写推荐语,归纳诗歌特点——“他很会写诗”小组评议推荐——“你们很会写诗”教师小结。环节设置有层次,有方法的指导。
2.本堂课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诗歌、创作诗歌的兴趣,学生沉浸其中。每个同学所写的小诗,都很有特点,有的情感真挚,有的哲理性强,可见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主要在于老师如何示范引导,任老师对学生的示范引导就很到位。
听完任老师的课,很多收获和启发,在诗歌教学中一直很困惑如何在渗透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任老师的大胆尝试为我开启了一扇门:诗歌可以贴近我们的生活,关注我们的生活,表达我们的生活••••••从学生们的写作中看到选材也是老师精心挑选后给学生指导后写出的佳作,看到学生有初稿、修改稿等等,还有老师细心的评语,都可以看出任老师的敬业工作精神,深受触动! 另:任老师的“点赞”评语幽默,调动孩子的积极性,鼓励孩子们再接再厉,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多样性和趣味性,点100赞!
1. 小组合作讨论热烈,学生参与度较高,人人都能说,都有自己的想法,都能评价,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写推荐语,评价到位。学生齐读学生自己创作的小诗,热情很高,脸上满是喜悦之情,整节课轻松愉快,充满诗意。
2. 教师语言富有诗意,特别是导入和结束语。整节课评价鼓励的语言,行为(鼓掌)较多,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教师对学生创作的小诗进行了针对性的评价,注重情感的交流,多鼓励话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初一年级组 任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