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老师的这一节课以对联导入,形式新颖,比较容易调动高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结合了目前高考语文改革的最新形势,符合了高考班的班型特点。整个教学过程中,郑老师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与亲和的态度循循善诱,巧妙运用漫画、情景再现等多种形式将问题设计得环环相扣,并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思考空间。学生在教师的提示和指导之下真正体会了“学习的发生”。从细节上看,郑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忘提醒学生勾划、标记重点内容,这对高一学生来说,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日后的学习效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开始课文解读之前,学生进行5分钟课前演讲。演讲的学生准备充分,语言流畅,其他学生即兴点评,有感而发,可以看出这个活动已经在郑老师的班级中形成习惯。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与能力必将不断提高。对于教师来说,这也将成为教学的一大助力。
在以往的古文教学中,我习惯了每疏通一段(部分)文章之后,紧跟着进行文章的分析理解。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学生不容易因为翻译过程较长而有课堂枯燥之感,但不容易从整体上对文章有所把握,最后的总结部分还需要再弥补这个问题。
《伶官传序》篇幅短小,高二学生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阅读基础,所以我希望用这篇文章做一个尝试,尝试与以往不同的古文教学模式。我利用第一课时完成了文章的疏通,并为下一个课时做好了铺垫。第二课时中,我把重点放在了文章的理解上,并运用大事年表的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同时,为了帮助学生走近古代优秀作品,围绕课文的观点进行了写作设计。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留下了一些遗憾和不足。因为学生大课间进行活动彩排,回班较晚,耽误了教学时间。最后的小写作部分没能当堂完成,并且导致我不得不压缩了一些本应该由学生来思考、发言的空间。另外,个别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将夫(fú)读成(fū),没能及时纠正。希望以后能吸取教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