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这样一段话:“给孩子一个微笑,他会给你一个明媚的春天。没有思想的交流,没有情感的体验,那是机械的教育和死的教育,怎么能教育出活生生的人来呢?当情感体验成为推动学生进取的内因而取得更重要作用时,教师教育这个外因也才会更有效。”这段话时刻提醒我,要爱学生,因为只有在爱的雨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是健康的。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当我满怀爱心去对待学生时,我已在爱中获得了爱,那爱甜甜的,沁人心脾,回味无穷。
几年前,我担任班主任的班级,来了一名新同学。 他的爸爸妈妈工作非常忙,忙到没有时间照顾他,于是他被送到全寄宿班。孩子小小年纪离开家长肯定不适应,每次上学都是哭着来,妈妈留着眼泪离开学校。然后孩子再在教室里哭一个上午,甚至一天。由于孩子从小没有太多和家长、小朋友交流的经验,他不爱交朋友,和班级里的其他孩子有些格格不入。
作为班主任的我决定,让他停课2天。在这2天里,我先给他讲“哭有什么用”和“蒲公英”的两个故事稳住他的情绪,还真管用。他不哭了。然后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就随口跟他聊天,开始他还不乐意。我就说,其他同学谁也没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我的办公桌,看看我是怎么工作的呢。你是多么优越啊!他笑了,算是接受了。我和他聊了一会儿,他的警戒心没有了,开始主动和我介绍家里的情况,然后就开始抱怨说爸爸不疼他,总是买好的玩具送给同事的孩子,从来不给他买等等。我开始劝他,爸爸妈妈不是你想的那样,他们心里多么爱你等等。他居然说,好吧,我相信你。接下来我马上说,看到班里的同学了吗?他们都是我的孩子,你相信我,也应该试着相信我的孩子。去跟他们说说话吧!要不这样,你先进班上课,然后告诉我,你喜欢哪个老师啊,喜欢哪个同学啊,然后给我汇报。他带着“任务”进班了。孩子就是孩子,和一个喜欢的人交朋友怎么会是“任务”,所以很快,他忘记了所谓的“任务”,也交上了好朋友。晚上,我总是到宿舍去陪他说话,讲故事,有时我拍拍他睡觉,他就说,老师您抱抱我就行,不用总哄我,我长大了。
再一周,他感冒了,我带他去医务室拿药。我领着他出来,走到半路上药袋松了,我就腾出领着他的手去封袋口。结果,他很自然的伸手抓住了我的裙子,那一刻,我眼睛有点湿,觉得他完全依赖我了,信任我了。
最可喜的是,他来上学从来不哭了,妈妈很放心,多次打电话跟我说:“老师,谢谢您。以前看他哭,我心里也不好受,天天我也想让孩子快乐啊,但是没有办法。这下好了,孩子愿意去上学,我们省了不少心呢”。
时间很快,他升入高年级,而我因为转为英语老师而去教课,不带班主任了,他搂着我的脖子好久不松开。
平凡的班主任工作,可谓酸甜苦辣样样滋味皆在其中。我总想,只要能够以爱心、细心、耐心去面对工作、面对学生,用爱心去感化他们,每个学生都渴望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就更需要老师的爱,只有让学生处处感受到你的关心与呵护,才能打开他们的心扉,倾听他们的心曲,并及时地客观地分析原因,正确引导,点拨,发现闪光点加以鼓励,慢慢地托起他们走向成功的彼岸。